學校如何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接觸

 
開學將即,為了打造安全的學習環境,需要有完善的策略來防範新冠肺炎的感染傳播。 為了盡可能提供最佳的學習環境,學校管理者和教職人員必須重新思考他們目前的學校資源、設施和人力條件。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學校和政府找到遠距教學和到校學習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採取能幫助學校維持開放的措施,實施群體環境的防疫衛生安全指引。
  • 學生和學校教職人員所面臨的新冠肺炎風險

所有教師、家長、教職員和學生,尤其是未接種疫苗的學生,更容易在任何公共場所(包括學校)感染新冠肺炎。
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後會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

• 呼吸困難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 多重器官系統功能障礙
• 在極少數情況下,死亡

如患有潛在肺部疾病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可能比其他兒童產生更嚴重的症狀。

2020 年《自然醫學》雜誌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20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大約是 20 歲以上的人的一半;出現發病症狀的機率,年齡介於10 至 19 歲的人是 21%, 70 歲以上的人則是 69%。然而,即使兒童感染人數少於成人,新冠肺炎的疫情未來再度爆發可能會與托兒所和學校有關,因為染疫的兒童會將病毒再傳播給同學、成人和看護人。雖然幼兒是否具有傳播力目前尚待確認,但已有證據表明,青少年可以像成年人一樣,容易傳播病毒。此外,未接種疫苗的教師和學校人員則是面臨了更嚴重的健康威脅。
  • 不良的空氣品質導致不健康的身體

學校建築只靠良好的通風並不能完全阻止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清淨的空氣、控制感染源,以及改善環境通風,這樣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幫助降低病毒和細菌的傳播。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受到感染的人、表面和物體來傳播,它也可以通過飛沫或空氣懸浮微粒傳播。 除了採取戴口罩、生病時待在家里,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控制感染源的措施,將人與人之間的安全社交距離規定在1.8公尺,可有效降低飛沫傳播。 另外,新冠肺炎病毒也會透通空氣傳播。眾多又細小的呼吸飛沫會使具傳染性的病毒微粒在空氣中滯留長達數小時,並通過氣流漂浮移動到更遠的距離。
通風使空氣流動,並能稀釋環境周圍的傳染性微粒。然而,高品質的空氣過濾,如 HyperHEPA技術,可以捕獲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汙染物、病毒和細菌。通過高品質的HEPA濾網,甚至可以捕獲小至 0.003 微米的懸浮微粒而降低它們在空氣中的濃度,有助於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雖然良好的通風有助於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但室外空氣氣流也會將室外的空氣污染物和過敏原引入學校。
學校還有許多其他污染源,包括:

• 清潔用品
• 密閉嚴實,通風不良的新建學校
• 散發的化學氣體,如甲醛
• 老舊學校的鉛、石棉和氡污染
• 模具
• 懸浮微粒污染,如 PM2.5 和 PM10

有多項研究證實,環境中高濃度的懸浮微粒與新冠肺炎的症狀加劇有關。進階科學(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PM2.5 每增加 1 微克 ,出現嚴重或致命的新冠肺炎症狀的風險機率就會增加 8%,該研究後來做了更新,並確定美國有些縣市有較高的新冠肺炎死亡率,與長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有關。總體環境科學的進階研究確定,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與意大利米蘭的新冠肺炎新增案例也有直接相關。

PM2.5 或直徑比 2.5 微米更小的空氣懸浮微粒,被認為對兒童和成人來說都是危險的,因為 PM2.5 可以通過呼吸管道進入肺部,並進入血液中。 PM2.5 的成分包括:
• 灰塵
• 煤煙
• 污垢
• 煙霧
• 鹽
• 酸性物質
• 金屬物質
 
2019 年BMC Public Health 期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將流感症狀的疾病與 PM2.5 聯繫起來,發現呼吸系統疾病長期以來與接觸空氣污染物質有關。而在 2010 年的一項研究中,對法國六個城市社區的兒童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以確定空氣污染對健康的長期影響。《歐洲呼吸雜誌》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許多與 PM10、PM2.5和空氣污染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
• 氣喘
• 濕疹
• 終身的過敏性鼻炎
• 花粉敏感
空氣污染甚至可能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能力。 2015 年《人口與環境》(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把其他可能因素考慮進去,但有遭受到交通相關空氣污染的學生的 GPA 學習成績明顯較低。
  • 清淨空氣可以如何幫助學校降低新冠肺炎病毒風險

如果在學校徹底且有效地清淨室內空氣,有助於降低病毒量和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 

空氣中的新冠肺炎病毒微粒大小通常在 0.06-0.14 微米之間
,而IQAir空氣清淨機等高性能空氣過濾器能夠捕獲小至 0.003 微米的空氣懸浮微粒。對於進行課堂教學的學校來說,重要的健康考量是根據 HVAC 的空氣淨化效能。 IQAir的過濾器可以去除 PM10 粗顆粒(< 10 微米)、PM2.5 細顆粒(< 2.5 微米)和超細顆粒(< 0.1 微米),可捕獲高達 95%細小到 0.003 微米的懸浮微粒,包括病毒、細菌、過敏原和空氣污染物質。

IQAir 空氣清淨機可去除 95% 細小到0.003 微米的懸浮微粒。它的優點包括:
• 能夠過濾直徑小至 0.003 微米的超細懸浮微粒與病毒
• CLEANZONE SL機型每 15 分鍾循環清淨 28坪空間內的所有空氣
• HyperHEPA 濾網每小時過濾病毒和細菌四次

教職人員和管理者可以使用 AirVisual 系列的空氣品質偵測器主動監測室內和室外空氣品質。這些偵測器可以偵測空氣中的 PM2.5 污染物,以及預測未來 72 小時的空氣品質,並在空氣品質狀態低於用戶要求標準時給管理者警報。
  • 學校防範新冠肺炎的建議方法

除了感染源的控制、通風和空氣淨化之外,還有許多健康專家給學校的建議措施。台灣CDC與教育部,因應新冠肺炎,建議採取多種措施來降低新冠肺炎在學校的可能傳播,包含:
• 針對教室、各學習場域、盥洗場所等常用公共空間進行環境與物品清消管理
• 學校教職員工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 檢測陰性證明,之後每7日進行 1 次檢驗為原則
• 家長及訪客原則不入校(園)
• 有症狀者,確保「生病不上班、不入校」。家長應主動關心子女/學生身體健康,上學前先量測體溫
• 學校應落實上午及下午上課前各一次的師生體溫量測手部清消及監測健康狀況
• 校園內師生除用餐及飲水外,應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教室採「固定座位」與「固定成員」,用隔板間隔,並落實課堂點名
• 教室內用餐以個人套餐並使用隔板入座或維持社交距離用餐,且不得併桌共餐
• 維持各學習場域及用餐環境通風,開冷氣時應於對角處各開啟一扇窗,每扇至少開啟15公分,並加強通風及清消

接種疫苗的教師和工作人員仍應繼續遵循CDC 指南,包括:
• 與未接種疫苗的人一起時和在公共場所時仍需配戴口罩
• 與未接種疫苗的人一起時和在公共場所時仍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 一旦出現新冠肺炎的症狀,請盡快接受篩檢

在學校的每個人都應該配戴口罩,而有些口罩會比其他口罩有更好的保護力。一般可以佩戴的口罩種類包括:
圍巾和不織布口罩:具有一層保護層,可阻擋較粗的飛沫
外科口罩:具有兩層保護層,一次性的使用物品
KN95 / N95 口罩/ FFP2 防毒面具:具有多個保護層,可阻擋粗、細以及超細微飛沫

 
  • 到校學習的好處

雖然有些政府已經表示維持或重新開放學放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但在健康和安全的問題,與到校學習的好處之間取得平衡可能是一個挑戰。 雖然關閉學校可以為教職員工、家長和學生完全消除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但遠距教學和關閉學校其實對兒童及其社區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校園學習對社會和學生都有好處,例如:
• 營養餐食的獲取
• 福利服務和防止兒童暴力
• 社交技能的培養
• 通過減少孤立而獲得健康心裡
• 能讓父母重返工作崗位並避免額外的育兒費用
• 更符合的人體工學
• 盡可能良好的學習環境
此外,與遠端教學相比,有些身體或學習障礙的學生可以從校園學習方式獲得更多幫助,尤其是在學校的遠距教學方式反而造成無障礙學習的問題情況下。
 
  • 結論

孩子們在一年當中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有各種的健康問題,從污染、氣喘和過敏等身體健康問題,到遠端學習者的孤立和學習障礙等問題。除了這些既有問題之外,新冠肺炎疫情給尚未接種疫苗的學生和教職人員帶來了額外的健康挑戰。疫苗的長期療效情況,包括疫苗對抗新型的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有效性,仍有待確認。在獲得群體免疫之前,即使在接種疫苗之後,仍應需持續地採取防疫措施。 當學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重新開放或保持開放時,學校的管理人員將需要著重在通過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來維持感染源的控制,同時採取空氣清淨的措施來幫助控制環境中的污染物和微生物。
遵循公共衛生單位所建議的防疫程序,控制感染源,就可以有效降低學校的感染風險。清淨空氣還能幫助保護學生和教職員工免於有害的污染物質和透過空氣傳播的細菌、病毒等的侵害。
 

ABOUT IQAIR

IQAir is a Swiss-based air quality technology company empowering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breathe clean air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63, IQAir has been a global leader and operates in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worldwide. 

本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